自1979年新中国出现第一支电视广告至今,中国现代商业化广告的发展历经30多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毋庸置疑,广告的每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出现、新渠道的拓展以及新技术的驱动。“大数据”作为与“云”、“物联网”同等重要的信息科技浪潮,也必将会让传统广告产生巨大改变。
1.营销理念:“效果营销”博弈“品牌营销”
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的价值在于,通过增加广告品牌的曝光广度,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品牌影响力,进而“可能”增加产品销售额,其背后一直倡导的是“品牌营销”的传播理念。品牌营销的效果是基于事后的社会学抽样调查进行反证。在过去品牌与媒介环境相对简单的商业环境,品牌营销无疑成就了众多的品牌。但面对受众媒介接触习惯发生变迁、品牌竞争环境日益繁杂、广告主对准确实际效果更加关切的当下,传统媒体因为缺乏技术优势在效果表现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互联网在产生之初,先天就带有技术的基因。基于媒体特点与技术优势,在受众的广告点击、消费购买等效果方面,互联网广告显得更加清晰准确;加之大数据的利用,网络广告更是在精准营领域迎来革命性的变化,实现对“个众”的有效传播。尽管“效果营销”与“品牌营销”不是完全割裂与对立的,但大数据的确会使得前者更具说服力,并使后者面临更大压力。
2.学科属性:“社会学科”PK“自然科学”
传统意义上,现代广告学是一门在知识构成上涵盖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在方法论上强调传播策略、广告创意、抽样市场调查的社会学科。但大数据在广告营销中的使用,使得广告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调“技术”的因素。大数据的获取、深度挖掘、人群定向等广告环节,不无需要算法、机器学习等一系列IT技术的驱动。大数据广告时代,政府关系、稀缺渠道、资金实力等都不再成为第一位的壁垒,“技术”开始作为至关重要的行业门槛。
或许不能讲大数据让广告的社会学科属性减弱了,但至少让其自然科学的属性加强了。
3.产业导向:“媒体本位”VS“受众本位”
概括言之,以往的整个广告产业链的作业流程,都是在围绕“媒体”运转,围绕媒体方的“时间”(广告时段)与“空间”(版面、广告位置)进行商业交易。随着大数据广告时代的临近,尤其RTB广告的兴起,使得广告产业的核心开始围绕“人”(即受众)展开交易,买方明确人的标签属性,卖方提供与之对应的人的点击流量。广告业可能会迎来由“媒体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换。
当然,正如此前每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应用一样,大数据广告时代也一定会经历一段迷茫、痛苦而艰难的探索阶段。之所以迷茫,因为大数据迫切需要寻找“数据+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来深化商业化应用;之所以痛苦,因为会有很多企业在成功之前需要承担大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巨大成本挑战;之所以艰难,因为大数据广告营销是让大家接受新规则从而再造营销的过程。
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ad.cn澳煦互动